[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 欢迎收看白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我是主持人艳艳。随着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交通流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成为社会焦点问题,路网不畅、设施不足、交通拥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那么,今天我们请来了白山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政委王晓东和浑江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历强,我们将就“治堵我们在行动”这一话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主持人]
就目前来看,我市哪些地方“堵情”比较严重?具体成因又是什么?请王政委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王政委]
按照公安部的解释,交通拥堵是在城市道路上,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等待通行的车辆在三次红灯内未通过该路口的,在无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排队等待通行的车辆超过250米的,在一般城市路段,通行的车流达到1公里的视为交通拥堵。目前来看,我市在早晚高峰、节假日期间,长白山大街、浑江大街、建设街和红旗街的城中心路段出现过拥堵现象,另外在清明节等节日中,通往墓地的路口也出现过不同交通拥堵。 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机动车数量激增。近几年,我市小型汽车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递增,目前,浑江区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4万辆。而且新能源机动车号牌在今天正式发放,短时间内新能源汽车的数量激增也会为道路通行带来不小的压力。二是老城区路网结构不合理。受地理、历史等诸多客观因素影响,主干道与次干道、支路交叉多,道路综合条件已不适应当前复杂的交通现状,易造成交通拥堵。三是交通供需不均衡。城市核心区像广泽、合兴区域,集中了优质商业、医疗、教育、就业等资源,“向心交通”“潮汐交通”现象日益严重,同时,由于停车场建设滞后,停车泊位供需矛盾突出影响通行效率等原因,加剧交通拥堵。
[主持人]
确实像王政委介绍的那样,交通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破解城市交通拥堵是一项迫在眉睫的民生工程。但是,要想从根源上治堵,不能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仅要科学规划,全盘考虑,而且需要多部门的联动配合。对此,我市要如何打好治堵“组合拳”,其中难点在哪里?
[王政委]
近两年来,在市十大工程战役期间,我们开展了疏堵保畅攻坚战,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我认为: 第一,治堵先治乱。治乱就是治理乱停车、乱行车等一些交通违法行为,良好的交通秩序是安全、畅通的保障,不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极易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像去年我们开展的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和不间断的开展酒驾整治,就是在坚持治堵先治乱的原则。第二,挖掘道路潜力,提高通行效率。做好道路渠化、规划,能打通的打通,能拓宽的拓宽,疏通道路交通“毛细血管”,让各类交通参与者有道可行、各行其道。第三、积极向政府献言献策。在城市规划、建设环节上,根据城市道路交通数据,提出科学的意见建议。比如对红五委小区、银河小区的改造,市医院停车、二中附近停车问题得到大大缓解。第四、倡导绿色出行,提高公交分担率。树立公交优先理念,引导群众主动选择“步行+自行车+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第五、加强科技应用。在这两年中,政府在道路交通科技建设中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日后我们要继续加强科技应用,加快推进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完善多向位交通信号灯设置,强化指挥中心作用,坚持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实现城市交通智能管理、精准治理。 目前的难点在于城市道路的建设改造、停车场所的规划增设,道路交通的科技投入和群众出行观念的更新转变,我想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难点会不断被攻破。
[王政委]
成效可以说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市区的行车秩序取得了明显的好转。取得的成绩就是2017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大幅下降,死亡人数首次低于百人,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守法率明显提升,可以说这是道路交通秩序好转的最好体现。 二是对停车泊位大幅增加,车辆行驶更加通畅。在去年工作中,我们经过对城区道路实地踏查、调取车流量、人员流量等相关数据,特别是对城市进出口、核心商业区、学校周边道路等重点区域的踏查及测量,进行综合分析调研,对全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停车泊位、部分老旧小区、部分停车场进行了全面规划改造,截至目前共安装完成各类交通标志329块,增加施划停车泊位5999个,施划交通标线19.7万延长米,合3.5万平方米。在长白山大街林苑路、博雅路、金河桥北路口增设3处交通信号灯,并更新通江桥北路口交通信号灯,其中金河桥北、林苑路2处为多相位交通信号灯。同时在长白山大街通江桥北、林苑路、博雅路增设新型人行横道信号灯3处。有效缓解高峰时段市区交通拥堵。 三是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逐渐减少。以前机动车乱停乱放、占道、逆行,行人闯红灯,不走斑马线等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而如今这些现象得到非常大的转变。在此期间,我们不断加大对交通安全的宣传力度,不断深入推进礼让斑马线等一系列交通违法整治行动,使交通安全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从对2017年的交通事故成因分析中看出,因行人随意穿行马路引起的事故数量大幅减少。这些成绩是浑江区交警大队的民警、辅警顶风冒雪拼搏出来的,也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
[主持人]
其实在大部分拥堵点,我们发现存在很多司机抢道加塞、违规掉头、随意变道等不文明行为,以及非机动车与行人漠视交通规则等等,这些都是造成了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文明出行建设也成为当下重要课题,历大队,您能谈谈我们在这方面要如何下功夫?
[历大队]
文明交通状况是体现城市文明程度的“晴雨表”。我们将以增强全民文明交通素质为重点,多渠道、全方位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全社会文明交通良好风尚的形成。一是创新宣传手段。在巩固传统媒体宣传阵地的同时,推行“互联网+”宣传模式,充分发挥新媒体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渗透性强的优势,依托“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户端)、手机短信等平台,开展“指尖”上的交通文明传播。二是突出重点群体。大力推进交通安全进校园(课堂),发挥“小手拉大手”的纽带作用,实现“教育孩子、影响家庭、带动社会”的效果;针对客货车等重点驾驶人,“点对点”推送交通预警提示信息;有针对性地抓好对外卖、快递等重点企业的宣传教育,深化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进一步提升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三是拓展创建载体。将严重交通违法纳入个人征信记录,推动交通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随手拍”有奖举报平台,鼓励群众参与交通违法监督;组织策划“122”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大力倡导“自律、包容、文明、礼让”的现代文明交通理念。
[主持人]
有观点认为,当前化解城市“交通病”,提升交通能力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从源头上降低出行需求。对此观点,应该怎么看?
[历大队]
是的,正如你所说的,从源头上降低出行需求,关键是要优化交通结构,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的理念,改变人们的出行习惯,真正从源头上降低群众对私家车出行的需求。 一是倡导绿色出行理念。大力倡导“135”出行方式,即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以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开展“无车日”活动,倡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干部职工带头减少私家车出行,引领绿色出行。二是公平合理分配路权。坚持以人为本,增设机非隔离设施,保障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路幅空间和安全。加强步行道、非机动车道建设,切实保障慢行交通的完整性、连续性、舒适性。三是便捷公共交通出行。大力优化公交通行线路和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系统,为广大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便捷的出行选择方式。
[主持人]
方案实施以来,我市在交通治堵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接下来,我市又将实施哪些具体规划,进一步打好治堵攻坚战?
[历大队]
当前治堵成效仅是初步的,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巩固、抓提升。下一阶段,我们要结合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立足公安交管职能,着重抓好四项工作: 第一,坚持多管齐下,抓好常态治理。以城市中心区为重点,严查“三驾”(酒驾、醉驾、毒驾)、“三乱”(乱停车、乱变道、乱用灯光)、“两闯”(闯红灯、闯禁行)重点交通违法,严管“三车”(两轮、三轮摩托车、电动车、工程运输车)通行秩序,推进常态治理,管出氛围、形成规矩,实现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管理“三管齐下、三位一体”。第二,加强科技运用,提升管理效能。紧抓智慧城市建设机遇,完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加强交通态势研判、高清视频监控、多向位信号灯控制、违法鸣笛声呐采集、违法缉查布控、交通信息诱导等建设,提高城市交通精准高效管理水平。第三,持续开展宣教,提高文明素养。深入开展文明交通主题宣传,广泛传播法治、文明和绿色交通理念,增强交通严管的社会认同,使安全成为出行的第一需求。第四,推进合成共治,寻求管理合力。积极推动地方立法,破解电动自行车管理等难题。同时,在完善城市交通规划、优化交通出行结构、修缮补充交通设施、增加公共停车供给等方面,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推进城市交通治堵保畅工作上新台阶。
[主持人]
好的,今天非常感谢王政委和历大队做客我们直播间,跟大家介绍我市如何开展交通治堵的。在此也希望我们城市的拥堵情况能够在我们公安和各部门的配合之下,得到进一步缓解、进一步改善,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出行环境。再次感谢两位嘉宾,也感谢各位网友们的积极参与,让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