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八个方面: 一是建设立体互联、保障有力的综合运输大通道网络。围绕产城布局、物流集散、粮食能源、旅游开放、应急保障,着力打造综合立体交通网,全市路网规模达到7000公里,加快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结构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的大通道格局,支撑和引领园区经济、临空经济、高铁经济和枢纽经济发展。 二是建设快捷高效、运力充分的铁路网。建成沈阳至白河高铁白山段;推进松江河至长白普通铁路建设通车运营。积极推进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三是建设覆盖城乡、内外通畅的公路网。加快实现区域通道扩容改造,推进白山至临江、抚松至长白高速公路建设。全力打造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白山段。提质改造国省干线,基本消除“断头路”和“瓶颈路”。临江、长白口岸桥梁达到一级标准。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有序推进农村公路联网、乡镇通三级公路、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支持20户以上自然屯通硬化路。 四是建设多点支撑、面向全国的现代航空网。加快补齐民航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新建白山新支线机场、长白县运输机场及抚松县、靖宇县通用机场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我市机场布局体系,推动通用航空规模化发展。 五是建设普惠城乡现代邮递网。完善快递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和沿边口岸、互市贸易区基础设施,打造一批现代化快递物流园区,建设城市集中配送中心,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缩短全程时限。加快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健全以县级分拨中心、乡镇递送节点、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农村寄递网络。 六是建设远近结合、宜运宜游的水运网。针对水运发展薄弱环节,整合优化配套资源,提升鸭绿江、松花江重点航段通航能力,完善码头设施,大力发展水上运输服务业,全力促进水上旅游发展。 七是建设横跨东西、连接南北的油气长输管网。围绕“气化吉林”工程,建设白山—临江—长白、白山—江源—靖宇—抚松天然气长输管道。加快储气设施建设,补齐储气能力短板,规划推进白山市天然气应急调峰储备库项目建设。推进加油站网点建设。 八是建设功能互补、融合高效的一体化枢纽网络。结合沈白高铁,一体化建设白山市综合客运枢纽、抚松县综合客运枢纽、湾沟客运枢纽等项目。加快物流枢纽网络建设,以建设“白山市综合物流枢纽中心”为核心,重点推进靖宇、松江河物流产业集聚区,依托长白和临江口岸,发展口岸物流,打造国际物流节点,以口岸货物集散的优势,支撑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
[主持人]
咱们再来说一说群众普遍关心的运输发展方面的情况,请朱局长详细介绍一下都有哪些具体措施?
[朱斌惠]
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构筑高品质区域出行服务。加快构建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为主骨架的区域快速客运体系,大力发展区域旅客联程运输。完善异地候车(机)、行李联程托运和“行李直挂”等配套服务,鼓励开展互联网定制客运等个性化服务,构建顺畅衔接、服务高效的区域客运服务体系。 二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服务。完善优化城区、同城化区域公交网络,进一步提高公交分担率。推进公交智能化建设,提升公交系统营运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大公交首末站、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本实现公交车辆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全覆盖。增加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服务系统,强化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衔接,倡导绿色出行。 三是创建人文公平运输服务。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历史文化风貌相协调的人文交通系统,完善交通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标准规范体系,全方位提升交通参与者文明素养,持续优化“硬设施”和“软服务”,引导文明出行。推进城乡客运服务均等化,运距在60公里以内的客运班线基本实现公交化运营。优化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管理服务,打造城市对外形象的新窗口和新名片。
[主持人]
市委、市政府一直强调,生态是白山的底色,我市也将全域旅游作为重要产业发展方向,那么在规划交通发展时,有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朱斌惠]
这个是《实施意见》中比较符合白山特色的一部分内容,首先在目标定位上,我们就提出了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交通先行区”的理念,在设定具体任务时提出了“打造生态化的美丽交通”,具体有三个方面举措: 一是完善建设域内绿道网络。加快推进公路两侧区域绿道建设,统筹沿路景观带开发,切实打造美丽沿路绿道网。结合国省干线区域绿道,构建“五横五纵”绿道网络布局,统筹交通集散枢纽、旅游景点合理布局绿道驿站体系,为绿道提供公共交通换乘接驳,打造舒适便捷的慢行绿道网络。 二是建设特色美丽经济廊道。推进“美丽公路”“美丽驿站”建设,重点提升改造通乡镇、景区公路,实现全市重要县乡道公路、通景(含村落景区、民宿聚集点)公路“美丽公路”全覆盖、全实施。建设白山1号旅游公路,打造连接白山市区与鸭绿江景观带的市民出游首选公路。创新“美丽交通+”乡村旅游,探索结合历史人文、休闲养生的公路服务区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丰富交通设施产业、商贸、旅游功能。通过建设特色美丽经济廊道,带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为我市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贡献交通样板。 三是深化交旅融合发展。树立“上路即旅游、出行即服务”的理念,加强交通与旅游规划的衔接,统筹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及长白山旅游环线。拓展机场、车站、服务区等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有条件的交通枢纽(服务区)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完善公路网旅游标识系统, 服务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发展“互联网+”“交通+”交通运输服务新业态,打造多样化旅游出行服务体系。
[主持人]
朱局长,要实现30年白山未来交通大愿景,我们要采取哪些保障措施,来确保高质量建设交通强市可以稳步向前,一以贯之?
[朱斌惠]
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市委市政府部署了四项具体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优化交通领域协调机制,设立高质量建设交通强市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强化部门协调、上下联动、军地互动、政企互动,加强交通与各县(市、区)政府以及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水务等部门合力,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主体责任,突破区域、城乡、部门管理界限,指导推动解决交通强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全力推进交通强市建设。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要把交通强市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贯彻措施,抓好推进落实。 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强与国家、省相关部门(单位)沟通协调,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 2050年)和“十四五”国、省建设规划,争取国家、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办等部门要研究建立健全交通强市建设筹融资机制,通过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多元募集”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综合开发资源,打造一体化运营,盘活存量资产。积极争取国家、省投融资政策支持,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沿线及周边土地、资源、产业、园区等综合开发。着力构建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以市场融资为基础,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体制,形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偿债的良性循环。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要进一步协调办理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批,保障合理用地需求。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设立交通强市专项资金,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债务风险可控、项目符合债券发行使用条件前提下,统筹使用财政预算资金、债券资金等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专款专用,及时拨付。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着力完善落实中央专项资金、省级补助资金、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并适时调整下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出预算标准,通过向上争取中央车购税资金、成品油转移支付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政府发展基金、政府一般债券和整合人居环境项目资金等方式进行资金筹集和下达,构建项目投资、工程建设、资金保障的良性循环模式。 四是强化实施保障。制定配套政策,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促进自然资源、生态环保、财税、金融、投资、产业、贸易等政策与交通建设相关政策协同,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合理规划交通建设进程。建立区域互动合作机制和交通综合开发创新机制,推进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高质量建设交通强市领导小组领导下,市直各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按照职能分工,加强部门间联动,各司其职,扎实推进。市发改委负责建立交通强市项目库,实行清单管理、动态调整、滚动实施。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制定行动方案,建立量化指标体系,加强跟踪调度和执行情况分析,定期评估本实施意见效果,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重大事项和执行情况。 目前,我们正在梳理制定《实施意见》任务分工方案,进一步完善交通强市实施意见的政策配套支撑体系。
[主持人]
各位网友,交通是经济命脉的强引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交通运输怎么看、怎么干”,思想的火花划出一道美妙的弧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蓝图绘就,催人奋进,指引着交通建设前行的方向。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白山交通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用坚定的信心、不懈的努力,把“作战图”变为“施工图”,为高质量建设交通强市奋勇争先、砥砺前行,为开创白山绿色转型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交通力量! 最后感谢朱局长的介绍,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大力支持,由于时间关系,这期访谈就到这里,让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