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开的季节,省长韩长赋来到抚松县鑫城小区,看望回迁的群众。昔日抚松县城有名的“大泡子”,如今高楼比肩,绿树掩映,阵阵花香扑面而来。暖阳下,花坛边,草坪旁,三五老人聚在一起,玩扑克、唠家常,邻里和睦,其乐融融。
两年前,也是丁香花开的季节,刚刚拆迁的“大泡子”一片瓦砾。大清早,散步到此的韩省长被一些拆迁户认了出来,他们围住韩省长,向他反映对棚户区改造有关情况的不理解、不信任、不满意,措词激烈,话语尖锐。韩省长耐心听取群众意见,对棚户区改造政策、目的、好处等作了解释说明。
在抚松调研期间,韩省长一再叮嘱县领导,棚户区改造工作一定要以人为本,把政策落实到位,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真正让老百姓分享惠民工程的成果,让群众满意,让百姓高兴。
2007年,抚松县的棚改工作拉开帷幕。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克服重重困难,实行人性化拆迁、人性化设计、人性化服务等惠民政策,用真情真意、用关心呵护、用实际行动一点点驱散人们心中的不解和疑虑。
人性化拆迁,阳光透明,让人信服。为了使群众更多地了解、理解相关政策,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挨家挨户宣传拆迁政策,不厌其烦地具体讲解,给群众一笔笔算账,让他们认识到棚户区改造确确实实是惠民利民工程,并且保证动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正式进入拆迁程序前,县里邀请动迁户、评估机构、律师和具有威望的群众代表等召开听证会,通过电视台直播,让所有动迁户都收看到会议内容。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阳光透明的操作方式、清清楚楚的政策解读,让动迁户心里托了底。
优惠政策,优惠到家,群众满意。棚户区改造不仅要改变老百姓的居住条件,而且要让那些住不起楼房的群众顺顺当当住上楼房。雅苑小区的特困户石司耐60多岁了,靠蹬三轮车吃饭,没有什么积蓄。棚改后,他用仅有11平方米的平房换了42平方米的楼房,而且取暖费也由政府买单。华荣园小区一位动迁户,全家月收入仅300元。拆迁办和开发商反复协调,最后给了他一户50平方米的住房,等于赠送了15平方米的面积。像这位动迁户的情况,在拆迁工作中不占少数。拆迁办不和动迁群众算小账,为群众千方百计谋利益,开发商也心甘情愿被“算计”。他们觉得抚松县的棚改优惠政策好,宁肯微利开发,也愿意让利百姓。
人性化服务,尽心尽力,服务到家。今年,在香江花园拆迁中,赵华军老人的两个儿子都有智力障碍,老人年纪大不好沟通。为了不让这家人吃亏,签协议时,拆迁办找来街道、居委会、开发商等,帮着老人理顺协议,获得赠送面积10多平方米,得到一户65平方米的楼房。看到这一家子老的老残的残,拆迁办的同志又帮着他们租了暂住房。搬家时,拆迁办的同志找来车,用一天的时间,帮他们搬了家。
人性化的服务,不仅感动了动迁群众,也感动了开发商。今年春天,在敖东佳苑拆迁中,88岁的老红军于长江不想回迁,想要补偿金到养老院养老。老人挺讲理,通过协商,他可以拿到9.5万元。当大家谈得差不多时,老人半开玩笑地对开发商说,你如果多给我1000块,我就能多活一年。开发商当场表态:多给您1万块,希望您老人家长命百岁。
就这样,老百姓对棚改工作由误解到理解,由担心到放心,由闹心到开心。
2008年8月,韩省长来到松江河林业局棚户区,走进曙光林场工人赵希华的家,拉着老赵的手嘘寒问暖。他说,一定要把林业棚户区改造纳入全省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彻底改变林区工人长期落后的生活方式。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松江河林业局2000多户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年底,当574户林业动迁户回迁时,韩省长专门发来了贺电……
丁香花当春怒放,“棚户区”笑语欢声。当韩省长再次来到抚松县城“大泡子”时,看到今非昔比、焕然一新的居民小区,他欣然入户走访。在动迁户陈金华家,韩省长亲切地询问了他的家庭情况、工作情况,对棚户区改造满意不满意。陈金华高兴地说,原来这里受“水气”,一下雨,脏水没小腿肚子。现在不仅居住环境好了,人文环境也好,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自己的事情自己管,他这个一辈子没当过官的人,名字后边也带了个“长”字,被大伙推选当了楼长。
看到棚户区翻天覆地的变化,韩省长想起了当年向他反映问题的几位老朋友,说一定要见到他们。年近古稀的郭玉祥老人看到韩省长很激动,他没想到,过去几年的事儿了,韩省长这么大的官,还能记住向他反映问题的老百姓。当韩省长向他询问对棚改的看法时,老人高兴地说,啥事儿都有个适应的过程,当年说了一些过头话,那是对棚改政策不了解,现在看来棚改是好事,真是天大的好事啊。韩省长拉着老人的手说,只要你们满意,我们就放心了。
韩省长对抚松的棚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夸他们工作做得扎实,兑现了承诺,赢得了人心,促进了发展。